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款_300元快餐不限次联系方式qq,约附近学生50一次,2024凤楼威客信息网

“文明村镇创建巡礼”移风易俗主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村镇创建巡礼”移风易俗主题 > 正文
【文明村镇创建巡礼】萧县庄里镇城阳村:银杏树下话文明 移风易俗树新风

2024-07-04  

   

  “文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庄里镇城阳村,有一棵远近闻名的银杏树,相传由汉高祖刘邦所植,迄今约有2200年历史。树高约37米,树干直径2.1米,枝叶繁茂,被誉为“皖北地区最大银杏树”,人们常到树下聚集议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银杏树下群众议事

  2020年,城阳村制定新一轮“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根据银杏树下村民聚集多这个特点,因势利导就把办公地点设在银杏树下,经听取民意,多次研究共同决议,由全村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痛下决心改变陈规陋习,确定了村庄要美丽、人情要浓厚、美德要弘扬的“三要”文明发展目标。

  “小公园”翘起乡村人居环境“大生态”

  城阳村坐落于官山脚下,三面环山,倒流河穿村而过,可谓是依山傍水,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2020年城阳村重修村规民约后,全体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开展环境整治,在全村范围内广泛动员,营造你争我比、不落人后的浓厚氛围,靠实绩说话,督促全村党员干部提高认识,让全村群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改变陈规陋习,养成爱护环境、保持干净的良好习惯。

  明者因时而变。城阳村立足山区石块多等实际,利用废旧石头、废弃砖块、废弃楼板等在房前屋后、村内空闲地建设“四小园”,既废物利用,又美化环境;同时加大沟河、坑塘、污水、改厕等力度,推动环境整治全覆盖,通过几年努力,共建设“四小园”21个,改造提升户厕302个,治理河沟、坑塘14个,安排专人维护,推动了城阳村从“一点美”到“全域美”的转变,实现了村在园中、园在村中,水在村中,绿在村中,人在美丽环境中。

村内公园一角

  “小改变”带动乡村移风易俗“大时尚”

  “众人拾柴火焰高”。自移风易俗推进以来,城阳村通过多种举措推动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充分发挥微信、抖音等新型宣传平台,广泛传播新思想、新观念,运用道德讲堂等平台,把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重要内容,内化人们理念更新、外化人们行动自觉。二是发挥乡贤“五老”在治理高价彩礼、倡导移风易俗中的示范带动、宣传劝导和教育监督作用,及时制止高价彩礼的行为。三是积极挖掘先进典型,争做新时代新风尚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

  在城阳村广泛努力下,村内涌现出了一批积极践行新风尚的年轻人。2020年4月,新郎欧阳长权和新娘刘敏在多位亲朋好友的祝福下在城阳村一农家小院喜结连理。为减轻男方父母沉重的经济负担,刘敏以“零彩礼”出嫁。同时,为避免铺张浪费,倡导节俭之风,欧阳家在招待宾客时,一律不收礼金,一桌两盆大锅菜,不到100元的成本,大大节省了宴席成本。有了这个良好的带头示范,越来越多的村民在红白喜事上不断践行节俭之风,逐渐形成了以“不收彩礼”“不大办宴席”为荣的观念,推动了全村3000多群众移风易俗“大风尚”。截至目前,城阳村共有20余位倡导新风尚新文明的先进典型。

宾客同吃大锅菜

  “小行动”弘扬乡村尊老爱幼“大传统”

  为扎实推进村规民约,城阳村广泛开展宣传,积极采取行动,在全村营造了尊老爱幼、孝老敬亲的社会氛围。2021年脱贫户欧如胖突发疾病死亡,撇下70多岁的老母亲和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以及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幼儿,为帮助其度过难关,城阳村积极帮助争取救助资金、落实事实孤儿政策解决“后顾之忧”;由其弟媳张新秋承担两个年幼孩子穿衣吃饭、接送上学等事宜,风雨无阻,直至今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解决广大留守老人吃饭难的问题,让广大在外村民无后顾之忧,2022年10月,城阳村建立老年助餐点,老人们每天缴费2元,就可享受四菜一汤的可口佳肴。同时,积极开展文化活动,2022年以来,多次开展春节慰问老年人活动;先后举办“中秋节”“重阳节”等多个节庆活动,开展义务理发活动,让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幸福时光。

老人们在老年助餐点集中用餐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今,一个以“小公园”、“小改变”“小行动”为主要载体的文明建设行动卓有成效,一个讲究生态优美、崇尚文明向善、弘扬优良传统的和美乡村正扑面而来。

编辑:詹翔
一审:李杰群
二审:陈晨
三审:李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