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款_300元快餐不限次联系方式qq,约附近学生50一次,2024凤楼威客信息网

文化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建设 > 正文
大运河畔千年水脉,我们来守护

2025-04-09  

   

  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守护故事家喻户晓。古稀老人张永平已经志愿巡河十余年,儿子张伟经常陪着父亲一起义务巡河、宣传运河文化,如今也成为了一位“运河通”。多年来,无数被这父子两人感召的志愿者如繁星点点,汇聚成守护河岸的璀璨星河。近日,笔者走近这群热爱运河的守护者,听他们讲述关于运河的故事。

许凯和志愿者们巡护大运河。

  春日午后,沿着古运河,张永平背着手缓步徐行、来回巡看。河畔的一草一木、河道水质的变化,张永平都了然于心。

  出生在运河边,喝着运河水长大,年轻时参与过运河疏浚工作,退休后志愿巡护运河,曾任泗县长沟镇党委书记、县文化局副局长的张永平,人生轨迹始终与运河交叠。

  上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组织村民对运河进行河道清淤,河道中出土了很多唐宋时期的沉船,沉船上有铜钱、瓦罐、瓷器等物品。当时,年轻的张永平带着县文物?;げ棵诺南喙厝嗽卑ぜ野せё叻?,搜集流落到民间的运河文物。

  2008年4月,张永平组织“泗州作家古汴行”文化考察活动,带领30余位作家沿运河故道实地走访,记录文物遗存并创作诗文数十篇,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泗县古运河的关注。

  2011年起,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成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段。张永平一头扎进故纸堆,整理出大量运河史料,为申遗奠定根基。

  血脉的传承,在儿子张伟身上尤为鲜明。自幼随父巡河的他,大学毅然选择文博专业,毕业后返乡投身运河?;ぁ?012年,某高速施工队险些将桥墩打入运河河坡,张伟毫不犹豫挡在打桩机前。最终,桥墩南移五米,千年河床安然无恙。

  2014年6月22日,对张永平父子俩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就包含通济渠泗县段有水运河故道。

  星河汇聚,共筑运河新生。近年来,泗县不断提升运河?;す芾硭剑群笸瓿纱笤撕右挪蚰诘呐锘逡椎匕崆ò仓?、运河河道及关联水系管网改造、雨污分流处理。

  张永平深知,实现河流的长治久清非一朝一夕之功,“期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河、护河队伍,让这条生生不息的大运河绽放新光彩。”

  为持续优化县域水生态环境,泗县构建县、镇、村三级河湖长联动体系,各级河湖长挑起管护责任,一场全民守护的生态交响曲酣畅奏响。

  吴怀玉是泗县河长办负责人,和许多本地人一样,他以前并不知道,身边这条看似普通的河道,竟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所在地。

  大学毕业后,吴怀玉进入泗县水利部门工作。20多年来,他始终与县域内的河流湖泊打交道,参与了通济渠泗县段“恢复运河原始风貌”工程,见证了古老运河蝶变为水体优良的“打卡点”。如今,他每日带队巡河,水陆并进?!霸撕邮抢返难劬?,我们得替后人擦亮它?!蔽饣秤袼怠?/p>

  满怀对大运河的热爱,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守护千年水脉的队伍中?!?5后”许凯是泗县的一名巡河志愿者,他在工作之余义务捡拾运河沿岸垃圾、查看运河水面是否有漂浮垃圾、向群众宣传大运河?;さ闹匾浴!按笤撕佑谖叶?,就像是相知多年的老友?!毙砜寡裕笤撕尤缃褚丫撬钪刑乇鹬匾?、割舍不了的存在。

  如今,张永平还是会时常驻足于运河河畔,他知道,这条承载文明的河,终将在代代守护中,流向更远的未来。(拂晓报 文/通讯员 王宝林 特约摄影 吴天元)

编辑:詹翔
一审:李杰群
二审:汪跃东
三审:李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