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12日是第43个植树节,也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周年。40年来,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军领导每年都带头坚持义务植树,植纪念树、造纪念林活动蔚然成风,人们参与国土绿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形成了“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良好社会风尚。目前,我国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分为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等8类。
翻开“十三五”期间宿州林业的发展台账,一组组数据跃然纸上:
累计完成人工成片造林45.89万亩,开展森林抚育182万亩以上;
“国家森林城市”首创首成,创建省级森林城市4个,创建省级森林城镇50个,省级森林村庄278个;
巩固提升1100多公里骨干森林长廊,全市森林面积达470.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2.31%,活立木蓄积量为1947万m3;
全市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31家,市级林业专业合作社34个,省级示范社16个,国家级示范社4个。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透过这些数据,不难发现,宿州林业系统在“十三五”期间,砥砺奋进、积极作为,在为宿州添绿增彩的路上奋力前行。
森林面积稳步增加 生态成效逐年提升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相继推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等林业重点工作,不断推进造林绿化工作。
过去五年,全市累计完成人工成片造林45.89万亩,累计开展森林抚育182万亩以上。“十三五”期间,我市成功获批“国家森林城市”,完成省级森林城市4个(萧县、埇桥区、砀山县、泗县),创建省级森林城镇50个,省级森林村庄278个;砀山县和萧县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砀山县良梨村、萧县唐元村、埇桥区镇头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
巩固提升1100多公里骨干森林长廊,拓展县乡村公路、农村生产路和灌溉渠周围林带,实现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三网联延”。
全市森林面积达470.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2.31%,活立木蓄积量为1947万m3。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稳定连年增长的目标,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林业产业蓬勃发展 综合效益逐年提高
充分发挥杨树资源优势,通过申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开展林业企业帮扶活动、倾斜贴息贷款项目等多种措施,培育骨干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2020年林业总产值突破680亿元。
市林业局荣获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砀山县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梨都”称号;埇桥区作为中国杨木产业之乡,林业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被授予“中国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全市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31家,市级林业专业合作社34个,省级示范社16个,国家级示范社4个。
依托森林资源优势,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发展“林菌、林药、林禽”等多种林间复合经营模式,主要涉及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间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等,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带动周边贫困户增加收入,尽快脱贫致富。据统计,全市发展林下经济152处,进行林下复合经营的林地面积7.4万亩,年创产值5亿多元。其中林下种植面积2.3万亩,林下养殖面积1.1万亩,森林旅游4万亩。建立市级林下经济示范点32个,申报省级林下经济示范点评选9个,砀山县获得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4个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生态管护扎实推进 修复成效逐渐释放
完善森林?;す芾碇贫忍逑到ㄉ?,守住“护绿”“管绿”底线。严格执行采伐限额,严禁生态公益林的商品性采伐,禁止非法采伐天然林。坚持林木采伐依法审批,坚持林木采伐公示制度,不定期开展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监督检查,确保实现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忠瞪;ず煜?,将自然?;で⒐疑止?、重要河流和湿地、重点公益林、部分山区、水源保护地等纳入红线?;し段?,确保一定规模的森林、林地和湿地面积作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基础,并切实加强管护,利用“数据库”和“一张图”,监控生态红线,坚守生态底线。加强使用林地监管、完善林业资源监测管理,加快建立森林资源“一张图”“一套数”“一体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公布了我市湿地名录库,逐步将宿州市湿地资源?;す芾砉ぷ鞑饺敕ㄖ位?、规范化轨道。
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 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制定出台了《宿州市林长制工作方案》,确立了全市林长制改革基本工作思路,明确了全市四级林长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的基本框架。按照方案要求,全市共设立林长4247名,其中市级总林长、副总林长、林长15名,县区级总林长、林长93名,乡镇级林长956名,村级林长3183名。
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制度建设,为林长制推进奠定了制度基础。完成林长制改革 “五个一”平台建设。建立巡林提醒、巡林日志和巡林登记制度,市、县区林长办及时提请同级林长巡林,督促乡镇、村级林长巡林,有效促进林长履职尽责。
深化林业制度改革 林业发展力量不断凝聚
国有林场全面如期完成。全市五大国有林场全部被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各国有林场正朝着现代化国有林场目标迈进。宿州夹沟林场正率先争取省级示范国有林场。
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市已发放林权证4.834万份,涉及林地面积167.96万亩,林权发证率达98%以上。
森林保险全面展开。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全面开展,实现了“公益林全保,商品林应保尽保”,承保率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我市各地积极引导广大农民通过建立股份制和家庭合作林场等形式,大力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农民增收。截至目前,我市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已由去年的297家发展到331家。其中砀山178家,萧县41家、埇桥30家、灵璧62家、泗县20家。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就业22.94万人。(拂晓新闻网 张化云)